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
欢迎来到众意好医师,请|免费注册
 

黏胆症1例

2015-12-21   |  发布人 : 紫苑   |  评论数:0   |  浏览数:1745           (0)

【一般资料】
男性,48岁
【主诉】
因“皮肤、巩膜黄染10余天”于2014年10月20日入院。
【辅助检查】
肝胆CT增强影像诊断:胆总管改变,待除外炎性所致,扩张程度略有减轻。
磁共振胰胆管造影诊断:
(1)肝内外胆管扩张,胆总管壁略厚,炎症所致不除外;
(2)考虑胆囊炎。
肝功能:ALT72U/L,GGT979U/L,ALP187U/L,TBil218.8μmol/L,DBil143.7μmol/L,间接胆红素75.1μmol/L,总胆汁酸215.9μmol/L。
肿瘤标志物:糖类抗原72442.75U/ml,糖类抗原19-9150.90U/ml,患者其余检查未见明显异常。
【诊断】
梗阻性黄疸。患者黄疸症状明显,行相关检查后未发现明确黄疸原因(图1,2),患者胆总管末端病变同时亦不除外系肿瘤性病变所致,符合手术治疗指征。向患者家属充分介绍相关注意事项及风险后,患者家属表示同意行手术治疗。
【治疗】
于2014年10月29日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,术中以锐性尖刀于胆总管上端纵行切开胆总管约0.6cm,置入胆道镜探查胆道,见胆总管、左右肝管及肝内胆管内充满淡黄色胶冻样物质,置入取石网顺利取出胶冻样物质,并于肝门处胆管取出1小块胆管内壁组织送快速病理检查。观察胆管末端,未见明确异常,乳头炎性充血可正常开放,未见肿瘤改变(图3)。
快速病理未能明确病变性质,考虑胆管黏液瘤可能性大,因患者胆管弥漫性病变,无法行根治性切除术,遂行胆囊切除,胆道探查,T管引流术。
术后病理回报:未见明显肿瘤组织。术后12d患者出院,术后40d拔除T管。连续随访3个月,患者恢复良好。
【讨论】
大量黏液聚积于肝外胆管,引起胆管梗阻、扩张,进而导致梗阻性黄疸和胆管炎,称为黏胆症,临床上很少见,以日本和我国台湾、香港地区较多,欧美地区也有个案报道。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、发热寒颤、黄疸及肝肿大、白细胞增高等。黏胆症病因较多,包括乳头状瘤病、胆管囊腺瘤、肝内胆管囊状扩张伴黏膜上皮增生,以及不同类型的胆管恶性肿瘤(胆管乳头状瘤、肝内胆管囊腺癌和黏液腺癌)。国内文献报道推测其发生过程为:胆管上皮增生和肠化形成胆管内的乳头状肿瘤,黏液过度分泌出现黏胆症,导致胆管梗阻、胆管囊肿扩张,加剧胆管炎症,反复的胆管感染又促进胆石、胆泥形成,加剧胆管梗阻、胆管感染,胆石和严重的长期刺激,外加上皮增生和肠化,最终导致胆管内乳头状肿瘤癌变。黏胆症诊断较为困难,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检查发现扩张的胆管内有大片充盈缺损,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、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或术中发现有胶冻样液则黏胆症的诊断成立。
手术是治疗黏胆症的最有效方法,以清除病灶和引流为原则。黏胆症病因较多,且多伴有胆管结石或胆总管囊肿等,有时术中也不能获得明确的诊断,常只行胆总管切开探查管引流或胆肠吻合术。同时对于单发的乳头状瘤,给予局部切除即可;而局限于一肝段、肝叶及半肝的病灶,可实施肝段、肝叶、半肝切除,若病灶广泛,涉及双侧胆管,只能行姑息性手术。姑息性手术后,因黏液不断分泌必将复发梗阻性黄疸和胆管炎,一些患者因此需行多次手术。本病例中患者行手术治疗后,密切随访3个月,无黄疸复发,目前仍在积极随访中。

版权声明:本文 转自:临床肝胆病杂志。 尊重知识与劳动,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。本文所发布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,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,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.

我要评论  (请 登录 后再评论)
 
当前第 1 页  第一页 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页
科室

内科病例

外科病例

妇产科病例

儿科病例

五官科病例

其他科室病例

相关病例

足外伤感染

2024-05-13  lhl   足外伤感染  

腰痛

2024-05-10  长沙德韵堂中医诊所   腰痛  

脸部软组织挫伤

2024-05-06  凯里龙井卫生服务站   脸部软组织挫伤  

肺部支原体感染

2024-05-02  001   肺部支原体感染   甲型流感  

抑郁状态

2024-04-29  张志宏   抑郁状态   心境[情感]障碍  

流行性感冒

2024-04-27  丁子恩   流行性感冒  

弥漫性血管内凝血(DI

2024-04-24  救护员  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(DIC)  

虚劳发热/血瘀证

2024-04-23  长沙德韵堂中医诊所   虚劳发热/血瘀证